企業動態(2023年03月)
作者:周文平 整理 發布時間:2023年04月04日 瀏覽量:103 字體大?。? A+ A-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欲出售和記港口股份,曾花費44億美元收購
據外媒3月底報道,有消息人士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正尋求出售其在香港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Holdings)港口業務中的股份。
PSA是全球第二大集裝箱碼頭運營商,于2006年以4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長江和記實業港口業務的20%股份。據彭博社報道,PSA正處于評估退出長江和記港口業務的早期階段,該公司正在全球航運活動低迷的背景下審查其投資組合,而招商局集團和中遠海運集團將成為潛在的“接盤”競標者。
A.P.穆勒-馬士基推出歐洲-中國空運服務
A.P.穆勒-馬士基(馬士基)全新歐洲-中國空運服務首航。為了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公司開通丹麥比隆(Billund/BLL)和中國杭州(Hangzhou/HGH)之間的定期航班。
按照計劃,歐亞航線運營于3月20日開始,每周有3個航班,目前執飛貨機是馬士基航空貨運機隊中首架新改裝的波音767-300貨機,所有歐洲-中國的航班都將由馬士基自有航空貨運公司運營。
陽明海運業績歷史新高
3月21日,陽明海運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2022年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新臺幣3759.27億元(約126.12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毛利達到新臺幣2301.70億元,同比增長8.0%;歸母凈利潤達到新臺幣1805.91億元(約60.59億美元)或每股凈利新臺幣51.71元,同比增長9.3%。
陽明海運表示,受集運市場強勁需求和高運費的推動,陽明海運在2022年表現強勁,全年業績創公司歷史紀錄。
DHL2022年業績再創新高,營收同比增長15.5%達到944.36億歐元
3月20日,DHL公布2022年全年業績。2022年再次實現盈利增長,DHL實現營業收入944.36億歐元,較2021年創紀錄的營收增長15.5%;息稅前利潤(EBIT)為84.36億歐元,同比增長5.7%;集團合并凈利潤達到53.59億歐元,同比增長6.1%。自由現金流創歷史新高,達到46億歐元。
鑒于經濟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在三種情況下,DHL預期2023年息稅前利潤將達到60億歐元到70億歐元:在年中左右開始復蘇(“V型”復蘇)的有利情況下,預計息稅前利潤約為70億歐元。如果在年底開始復蘇(“U型”復蘇),預計息稅前利潤約為65億歐元。在2023年沒有顯著復蘇(“L型”復蘇)的最不利情況下,預計息稅前利潤至少為60億歐元。
ONE將造10艘13700TEU集裝箱船
3月15日消息,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通過官網宣布,已下單訂造10艘13700TEU集裝箱船,將于2025年和2026年交付。
ONE并沒有披露造船廠和船價,但ONE表示,繼去年5月訂造10艘13000TEU集裝箱船后,這一新訂單也符合公司于2022年3月宣布的中期戰略,即通過確保穩定部署最先進的集裝箱船加強其船隊競爭力,以滿足客戶保持高效可靠供應鏈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從通稿內容來看,這批船很有可能仍將采用傳統燃料,并配備脫硫塔和其他節能裝置,因為ONE僅表示將預留升級為甲醇和氨燃料(ready for Methanol and Ammonia)。與此同時,ONE還開始與造船廠和設備制造商討論配置船載碳捕獲和儲存設備的可能性。
以星發布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業績
以星(ZIM)3月13日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
2022年全年,以星承運箱量達338.0萬TEU,同比下降2.9%;單箱運費達到3240美元,同比增長16.3%;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5.62億美元,同比增長17.1%;息稅前利潤(EBIT)為61.36億美元,同比增長5.5%;稅前利潤為60.27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全年凈利潤達到46.29億美元或每股凈利38.35美元,同比下降0.4%;調整后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75.41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調整后的EBIT為61.45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全年調整后的EBITDA和EBIT利潤率分別為60%和49%。2022年全年,以星自由現金流達到57.96億美元,同比增長18.8%。
僅從第四季度來看,以星承運箱量達82.3萬TEU,環比下降2.3%,同比下降4.1%;單箱運費達到2122美元,環比下降36.7%,同比下降41.5%;實現營業收入21.89億美元,環比下降32.2%,同比下降36.8%;息稅前利潤為5.85億美元,環比下降62.1%,同比下降72.4%;稅前利潤為5.58億美元,環比下降63.1%,同比下降73.2%;凈利潤達到4.17億美元,環比下降64.2%,同比下降75.6%;調整后的EBITDA為9.73億美元,環比下降49.7%,同比下降58.8%;調整后的EBIT為5.85億美元,環比下降62.4%,同比下降72.3%;調整后的EBITDA和EBIT利潤率分別為44%和27%。
商船三井和淡水河谷二度合作,再度減少10%的碳排放
商船三井(MOL)和淡水河谷(Vale)在3月8日達成一致,擬在其1艘20萬載重噸級的散貨船上安裝2個35mX5m旋翼帆輔助風力推進系統,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安裝。
商船三井表示,部署旋翼帆將預計進一步減少多達6-10%的燃料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并結合航行優化技術,是實現脫碳目標和減少燃料消耗的重大進步。商船三井和淡水河谷將繼續致力于穩定鐵礦石運輸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HMM私有化進程提速
3月初,韓國開發銀行(KDB)和韓國產業銀行(KOBC)表示,他們已開始為韓新海運(HMM)的私有化組建咨詢小組,正式啟動該公司私有化進程。
這兩家公司分別擁有HMM20.69%和19.96%的股份。據悉,KDB和KOBC近日發表聲明稱,他們討論了關于HMM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并就出售該公司管理權達成共識。雙方宣布將成立一個咨詢小組,由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與顧問組成,計劃在3月20日前接受投標,并于3月22日公布結果。
HMM起源于1976年由現代集團創立的亞洲商船,于1983年更名為現代商船,2020年更名為現在的HMM。在2016年現代集團發生流動性危機后,非常幸運地得到韓國政府的支持,KDB與KOBC成為現代商船的主要股東,接手了管理權,以免其破產。2017年,當時全球排名第七的主要競爭對手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則破產倒閉。
赫伯羅特2022年業績異常強勁
3月3日,赫伯羅特(HAPAG LLOYD)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
2022年全年,赫伯羅特承運箱量達1184.3萬TEU,較2021年減少2.9萬TEU;平均單箱運費2863美元,同比增長42.9%;實現營業收入345.43億歐元(364.01億美元),同比增長55.1%;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194.29億歐元(204.74億美元),同比增長79.0%;息稅前利潤(EBIT)達到175.25億歐元(184.67億美元),同比增長86.6%;凈利潤達到170.43億歐元(179.59億美元),同比增長87.6%。2022年全年EBITDA利潤率達到56.2%,EBIT利潤率達到50.7%。
僅就2022年四季度而言,赫伯羅特承運箱量達285.7萬TEU,較2021年同期減少3.5萬TEU;平均單箱運費2625美元,同比增長1.9%;實現營業收入78.31億歐元(約79.62億美元),同比增長7.6%;EBITDA為37.91億歐元(約38.25美元),同比下降5.9%;息稅前利潤為33.01億歐元(約33.24億美元),同比下降8.1%;凈利潤為32.69億歐元(約32.95億美元),同比下降7.2%。四季度EBITDA利潤率達到48%,EBIT利潤率達到41.7%。
德迅集團公布其2022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并發布《2026年戰略規劃路線圖》
3月1日,德迅集團(Kuehne + Nagel)公布其2022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并發布《2026年戰略規劃路線圖》。
財報披露,2022年全年,德迅集團取得創紀錄的業績。全年凈營收同比增長20.1%達到393.98億瑞士法郎(約合420億美元);毛利同比增長12.3%至111.09億瑞士法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到45.32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23.2%;息稅前利潤(EBIT)同比上升27.7%至37.63億瑞士法郎(約合40億美元)。全年凈利達到28.10億瑞士法郎(約30億美元),同比增長30.4%。年末自由現金流達到37.51億瑞士法郎。2022年全年轉換率(息稅前利潤/毛利潤)達到33.9%。
《2026年戰略規劃路線圖》包含明確定義的計劃,既包括上述四個業務部門的重點領域,也包括目標成果,由四個相互支持的跨部門基石組成:
1.德迅體驗:服務質量、客戶滿意度和員工激勵
2.數字生態系統:將數據和技術轉化為競爭優勢
3.踐行ESG: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解決方案
4.市場潛力:進一步拓展市場版圖和高利潤服務產品組合。
簡要來說,德迅將保留經過驗證的輕資產模式,并在海運、空運業務方面更加重視盈利能力,確保公司在未來幾年可持續發展。在集團層面,德迅集團的目標是到2026年實現25%至30%的轉化率。
來源:國際海事信息網